摘要:
该项目分三部分:实验条件的优化研究:该项目对不同分子生物学技术筛查基因多态性的实验条件进行了系统优化研究并建立了相应的最适实验体系,对IL-6基因启动子区-634C/G多态性的检测,等位特异PCR较PCR-RFLP方法快速简便、费用低、检出率高等优势,值得推广应用。糖尿病肾病(DN)候选基因位点多态性及临床危险因素的筛查:对可能参与DN发生、发展的16个候选基因多态性与DN的相关性进行研究,发现:在16个分子标志物中,CCR5基因启动子区-59029A阳性基因型(或A等位基因)、IL-6基因启动子区-634G/G基因型(或G等位基因)、MnSOD基因-16V/V基因型(或V等位基因)、P22phox基因-242T阳性基因型(或T等位基因)、RAGE基因-1704T阳性基因型(或T等位基因)、ApoE基因2/3基因型(或ε2等位基因)、SUMO4基因-163G/A基因型、COX-2基因启动子区-765G/G基因型、ApoC3基因启动子区-482T/T基因型(或T等位基因)、TGF-β1基因-869C/C基因型(或C等位基因)、肝脂酶基因启动子区-514T等位基因、乙酰辅酶A羧化酶B基因rs2268388T/T基因型可能是DN的遗传易感因素;PC-1基因K121Q多态性虽与DN无相关,但Q阳性基因型或Q等位基因携带者罹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增加;而RANTES基因启动子区-28C/G多态性、PARL基因L262V多态性、eNOS基因4a/b多态性则与DN不相关。患者年龄、病程、高血糖及伴有的高血压、血脂异常、高尿酸血症和胰岛素抵抗等是DN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糖尿病肾病易感基因位点多态性的交互作用分析:发现PC-1基因、MnSOD基因、ApoC3基因、TGF-β1基因、P22phox基因及RAGE基因多态性在DN发生中存在交互作用和叠加效应,是预测DN遗传易感性的风险评估模型。该项目率先在国内外对昆明地区汉族人群可能参与DN发生发展的众多分子遗传标志物和临床危险因素进行了系列筛查及报道,筛选出12个可能的遗传易感基因及与DN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通过经典的MDR分析法在国际上率先进行了DN易感基因的交互作用研究,建立了预测DN遗传易感性的风险评估模型,该项目病例数远大于国内其他研究,时间早于国内其他报道时间。运用DN交互作用的评估模型,从分子水平尽早识别DN易感人群,并积极采取环境暴露控制措施并有效干预,以期减少或延缓DN发生与发展风险,研究结果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和应用前景,经省内外17家医院应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有望获得长远的社会卫生经济效益。发表论文33篇(中文核心10篇,中国科技核心21篇),培养硕士研究生11名,课题组成员的科研能力亦有显著提高。在该课题驱动下,先后获得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对于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