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由于大部分室间隔缺损邻近主动脉瓣、肺动脉瓣、房室结等重要结构,加之室间隔缺损在病理解剖上的多样性(很少有两个完全一样的室间隔缺损),很难用一种导管途径和封堵器进行封堵,从而增加了技术上的难度。因此,对室间隔缺损的病人寻找出最有效的手术方法或路径,开发出更适合的封堵装置,改进技术条件,严格的选择病例(根据具体患者的室间隔缺损位置、大小、形态)成为攻克室间隔缺损病人介入治疗的重要环节。再由于室间隔缺损解剖结构的特殊性,往往左室面比较光滑,而右室面由于肌小梁较为粗大丰富显得粗糙,而且室间隔缺损的右室面往往有多个孔隙,导管不易准确进入,所以理论上导管从左室面送入输送器较为理想,而实际操作中直接将输送器进左室送入会损伤主动脉瓣和左室心内膜,造成严重的并发症。故多采用建立轨道法:即建立静脉-右房-右室-室间隔缺损-左心室-主动脉-股动脉导丝滑行轨道。输送器过室间隔缺损处,封堵器经输送鞘管送入左室。近年来,中国国内不少医院都准备开展或已经尝试开展了室间隔缺损的封堵治疗。同时,该科题组注意到,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在临床应用中产生的并发症远多于房间隔缺损和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还需足够多的实际操作经验的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