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详情页

中国人群氧化抑制物遗传多态性与COPD关系研究

| 认领 |

文献详情

资源类型:
机构: [1]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2]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

获奖: 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获奖时间:2007

关键词: 氧化抑制酶 基因多态性 COPD

摘要:
1、通过病例-对照研究设计,采用多种分子生物学方法:测序、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法(PCR-RFLP)、微卫星片段分析法(Genescan)、错配-聚合酶链反应,分别对四种氧化抑制酶:微粒体环氧化物水解酶(mEPH)、血红素氧化酶(HOX-1)、细胞外超氧歧化酶(EC-SOD)、谷胱苷肽转移酶(GST)进行基因多态性研究。并进一步分析氧化抑制酶基因多态性与COPD疾病的临床指标,如COPD严重程度、临床分型等的关系。此研究属于临床医疗和分子生物学领域。2、通过应用测序法、PCR-RFLP、Genescan、错配PCR-RFLP,分别检测mEPH外显子3、外显子4、HOX-1、EC-SOD和GST基因多态性在中国西南地区汉族人群中患有COPD的吸烟者和正常人群中的频率分布。结果表明,mEPH、HOX-1和EC-SOD基因多态性在中国西南地区汉族人与COPD的易感性有关,且携带mEPH慢活性基因型、HOX-1基因型中I类基因的个体可能更易感COPD。HOX-1基因多态性还与COPD的严重程度性有关,包含有HOX-Ⅱ类基因型的个体更易感Ⅳ级COPD。EC-SOD杂合基因型(CG)是影响COPD患者肺功能下降的危险因素之一。GSTP1第5外显子Ile105与COPD临床表型有关。3、研究指导我们在实际生活中让携带有易感基因的个体避免生活中避免有吸烟的习惯,避免从事一些接触煤灰、粉尘等的工作,从而减少COPD的发病率。指导临床制定个体化预防、保健方案。对于病人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早期干预及针对性抗氧化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资源点击量:59113 今日访问量:0 总访问量:1875 更新日期:2025-04-01 建议使用谷歌、火狐浏览器 常见问题

版权所有©2020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技术支持:重庆聚合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云南省昆明市西昌路295号(65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