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详情页

ICD干预VT/VF患者预后的前瞻性研究

| 认领 |

文献详情

资源类型:
机构: [1]昆明医学院

获奖: 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获奖时间:2009

关键词: 植入型心脏复律除颤器 室性心动过速 心室颤动 死亡率

摘要:
心脏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SCD)绝大多数由恶性心律失常所致,已经成为危害心脏病患者的第一杀手。30多年来,虽然不断探索药物、手术等治疗方法防治SCD,但因疗效不满意,或并发症多、严重,或技术不满意,而难以推广。1980年Mirowski首次应用植入型心脏复律除颤器(ICD)治疗SCD获得成功。近10年来,国外大型研究证明ICD能有效降低SCD高危患者的总死亡率,因此,ACC/AHA/NASPE、ESC等权威机构认为ICD用于SCD一级及二级预防优于药物、介入手术、外科手术,是预防SCD的首选方法。ICD植入和随访属于高风险、高费用的复杂技术,合理选择适应症和相关辅助治疗尤为重要。虽然美国2003年ICD植入超过10万台(500台/百万人),但我国的临床应用尚处起步阶段,同期ICD植入量不足500台(0.385台/百万人),且无SCD高危人群应用ICD改善预后的大宗病例临床研究资料,一定程度上制约了ICD相关理论和技术向医务人员和公众宣传和普及,从而影响了ICD的临床应用。为了探讨ICD在我国SCD高危人群的应用价值,我们对2004年1月~2005年6月收住我省多家医院的109名SCD高危患者分别给予ICD植入加基础治疗和单纯基础治疗。从2004年1月至2006年9月前瞻性随访追踪两组患者的总死亡率、心脏性死亡率、心血管事件发生率、ICD运行情况和用药情况等多项预后指标,旨在探讨ICD改善VT/VF患者预后的确切疗效;评价ICD与抗心律失常的优劣;ICD在中国的最佳适应人群;总结ICD患者的随访方法学,为ICD在我国的进一步推广提供科学依据。109病例观察期内,ICD组27例病例第3个月、第6个月、第12个月及15个月,累计死亡率为0,而非ICD组82例病例累计死亡病例分别为14、17、19、22例,累计死亡率分别为17.07%、20.73%、23.17%、26.83%,15个月时ICD组较非ICD组死亡率下降了26.83%。ICD组心脏事件(晕厥3.70%、心肺复苏3.70%、再住院率18.52%、恶性心律失常51.85%)同基线值相比(分别为77.78%、70.37%、70.37%、100%)明显降低,ICD组心脏事件(晕厥、心肺复苏、再住院率)同非ICD组组间比较显著降低,P值分别为0.002、0.017、0.0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表明:ICD组不仅晕厥、恶性心律失常、再住院率等明显低于非ICD组,更重要的是SCD发生率显著低于非ICD组,说明ICD预防高危患者SCD有重要价值。该技术可安全稳定的应用于临床,作为保护中国SCD高危人群的有效工具,填补我省ICD干预VT/VF患者预后的前瞻性研究方面的空白,创造出应有的社会与经济效益。

资源点击量:53661 今日访问量:0 总访问量:1665 更新日期:2024-11-01 建议使用谷歌、火狐浏览器 常见问题

版权所有©2020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技术支持:重庆聚合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云南省昆明市西昌路295号(65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