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类型:
收录情况:
◇ 统计源期刊
◇ 北大核心
文章类型:
机构:
[1]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医学影像科650032
医技科室
医学影像中心
昆明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2]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整形外科650032
外科科室
整形外科
昆明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3]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海口医院放射科海口570208
[4]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管外科650032
外科科室
普通外科
普通外三科(血管外科)
昆明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出处:
ISSN:
关键词:
干细胞
内皮
血管
间充质干细胞
新生血管化
生理性
组织工程骨
摘要:
目的:探讨自体内皮祖细胞(EPCs)在体内、外促进组织工程骨血管化的能力。方法将兔自体外周血 EPCs 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按联合培养时细胞增殖率最大时配比(EPCs ∶ BMSCs =1∶2)体外培养(联合培养组),在体外采用实时定量 PCR 方法检测成骨相关细胞因子 Osteonectin 、Osteopotin 、Col-1及成血管相关细胞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于培养3、7、14 d 观察表达量的变化并与单纯 EPCs 及 BMSCs 组比较;将单纯 EPCs 、BMSCs 及联合培养组的组织工程骨移植到兔四肢肌袋内,于移植后2、4、8周观察组织工程骨生长情况,同时制成组织切片行 CD34、CD105、ZO-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采用 Im-age-Pro plus 6.0图像分析软件,测量光密度值,比较3组工程骨表达量变化。结果3、7、14 d Osteonectin 、Osteopotin 、Col-1、VEGF 各组表达均逐渐增高,其中联合培养组增高最明显,且各时间点表达量最高(P<0.01);2、4、8周兔四肢肌袋内的组织工程骨中联合培养组细胞复合的工程骨随时间延长成骨增加最明显,新生血管长入最多,免疫组织化学显示 CD34、CD105、ZO-1表达最明显(P<0.01)。结论自体 EPCs 与 BMSCs 相互作用,在体内、体外均可促进组织工程骨血管化。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81460298)%云南省科技厅-昆明医科大学应用基础研究联合专项(2015 FB 038)。
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机构:
[1]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医学影像科650032
通讯作者: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吴莉,赵娴,柯腾飞,等.自体内皮祖细胞促进组织工程骨血管化的体内外实验研究[J].重庆医学.2016,45(02):159-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