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三叉神经痛指发生在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电击样、刀割样、针刺样、撕裂样、烧灼样疼痛,以第二支上颌神经(v2)、第三支下颌神经(V3)的口耳带及鼻眶带常见.据统计,国内发病率为182/10万[1],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女性多于男性.三叉神经痛的病理发展非常复杂,血管压迫、血管畸形、肿瘤、炎症等均可引起三叉神经痛;临床把三叉神经痛分为原发性及继发性两种,且原发性较继发性多见.研究认为,责任血管(小脑上动脉、小脑下后动脉、小脑前下动脉、椎动脉、基底动脉及一些小静脉)的分支畸形、搏动和压迫是产生三叉神经痛的主要原因.目前,微血管减压术(MVD)已作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常规治疗手段.因此,明确三叉神经与周围血管关系有无一定的联系或关联,对确定治疗方案、选择外科手术及监测预后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大量研究证明,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责任血管压迫在三叉神经桥前池内段根进入区(REZ)即神经根入脑干前0.5~1.0 cm范围内,该区域是神经中枢和周围髓鞘的交换区,对血管压迫敏感,易发生脱髓鞘改变而形成短路,并且神经根脑池段其他部位压迫也同样引起症状.清晰显示桥前池段三叉神经及周围血管关系的解剖细节是关键,磁共振成像(MRI)有着成像清晰、任意方位成像、安全、无创等优势,为MVD手术及术前治疗方案的制定、术后预后评估的理想影像手段,因此,越来越多的MRI成像序列运用诞生.现就MRI序列阐述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