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组织工程双相陶瓷样生物骨(biphasic ceramic-like biologic bone,BCBB)修复节段性骨缺损的成骨作用。方法取2周龄日本大耳白兔股骨、胫骨骨髓,分离培养第3代BMSCs,将密度为1×107个/mL细胞悬液20μL接种至15mm×5mm×5mmBCBB骨块,复合培养8d构建组织工程BCBB。另取成年日本大耳白兔48只,雌雄不限,体重2.5~3.0kg,随机分成A、B、C、D4组(n=12),制备兔双侧桡骨1.5cm骨缺损模型。各组骨缺损处分别植入不同材料,A组:植入复合有BMSCs的组织工程BCBB;B组:单纯植入BCBB;C组:植入自体髂骨;D组:不植入任何材料,作为空白对照。术后4、8、12、24周取材,经大体观察、X线片和组织学检测,评价组织工程BCBB的成骨作用。结果X线片观察:A、B组术后4周,材料密度较宿主骨高,材料与宿主骨分界清楚;8周A、B组材料与宿主骨分界模糊;12周A组材料边缘部分密度接近桡骨,中份有部分高密度影,B组大部分材料呈高密度影;24周A组髓腔再通,少量未吸收的材料密度增高,B组材料仍有部分高密度影;C组术后4周植骨与宿主骨分界模糊,8周形成髓腔,12周完成髓腔改建,24周植骨部位密度与宿主骨一致,未见残余高密度影;D组各时间点均未见骨连接或髓腔再通。X线片评分:A组术后12、24周均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A、B组各时间点均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学观察:A组材料内有新骨形成及新骨贴附材料生长,而B组见新骨贴附材料生长,随时间推移材料逐渐降解吸收,新骨形成增多。A组术后12、24周新骨形成面积大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A、B组在各时间点均少于C组(P<0.05)。结论组织工程BCBB成骨能力强于单纯BCBB,BCBB可用作骨组织工程的支架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