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脑膜瘤的病理学类型多样,临床表现复杂,是最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CNS)原发性肿瘤[1]。2021年世界卫生组织(WHO)CNS肿瘤分类将脑膜瘤分为WHO 1~3级,包括15种病理学亚型[2],其中,约80%为WHO 1级脑膜瘤,约20%为WHO 2~3级脑膜瘤[1]。大多数低级别脑膜瘤(WHO 1级)患者通过手术和(或)放射治疗能够获得良好的临床预后。然而,部分具有进展趋势的低级别和高级别脑膜瘤(WHO 2~3级)仍面临着手术全切除率低、复发率和致残率高等问题[3,4]。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脑膜瘤从基因到蛋白质层面的分子病理学特征与其病理学分级、临床预后密切相关[1,5,6,7,8];此外,仅依据组织形态作为主要判定标准的传统病理学分级和分型已不足以准确预测所有脑膜瘤患者的临床预后[1,5,6,7,8]。因此,将分子分型应用于脑膜瘤患者的诊断、治疗、病情监测,以及后续治疗方案的决策,显得尤为重要。本共识在脑膜瘤传统病理学分型的基础上,整合能够细化脑膜瘤诊断及分类的关键分子生物学标志物,旨在进一步提高脑膜瘤的诊疗水平、改善患者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