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该研究对妊娠和非妊娠VVC、RVVC患者的的阴道致病假丝酵母菌进行了包括致病假丝酵母菌菌种鉴定、致病菌基因分型、体外药敏实验的系统性对比研究。在该研究中,以科玛嘉显色培养基和API20Caux试剂条鉴定阴道假丝酵母菌菌种,为了解妊娠及非妊娠患者的致病病原菌提供了全面的研究资料,有助于及时发现RVVC致病假丝酵母菌病原学的新变化;以随机扩增多态性(randomly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RAPD)对分离鉴定的不同菌种致病假丝酵母菌菌株进行基因多态性研究则为妊娠及非妊娠VVC、RVVC的发生提供了系统的分子流行病学理论;参考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的抗真菌药物敏感实验标准(CLSI/ NCCLS),以改良的微量平板稀释法和FUNGUS一7药敏MIC测定法对妊娠及非妊娠VVC、RVVC患者的致病假丝酵母菌进行6种常见抗真菌药物及4种相应成药制剂的体外药物敏感实验,则为上述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了客观的选药理论依据。结果表明:VVC、RVVC患者仍以白假丝酵母菌为主要致病菌种,不同菌种的再感染是RVVC发生的原因之一;VVC、RVVC患者阴道致病假丝酵母菌具有高度的基因多态性,菌株变异在RVVC的发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虽然RVVC复发患者对抗假丝酵母菌药物的敏感性略低于初发患者,白假丝酵母菌所致VVC和RVVC患者对除伊曲康唑以外的多数抗假丝酵母菌药物较为敏感,两性霉素B敏感性最高;非白假丝酵母菌所致VVC和RVVC初发患者对抗假丝酵母菌药物相对敏感;妊娠RVVC复发患者对抗假丝酵母菌药物的敏感性最差,克霉唑耐药现象较为突出;直接运用成药制剂进行体外药敏实验可能为今后抗假丝酵母菌的药敏实验提供新的思路;RVVC复发患者中部分特定基因型菌株的减少或缺失可能正是RVVC复发患者对抗假丝酵母菌药物敏感性下降的原因之一。该研究提供了妊娠与非妊娠VVC、RVVC病因及药敏的系统资料,共发表相关论文20余篇,为临床更好地治疗VVC、特别是RVVC患者提供了指导依据。外阴阴道致病假丝酵母菌的直接镜检已成为该院实验室化验常规,致病假丝酵母菌的培养鉴定和直接镜检结合,成为该院诊断假丝酵母菌性外阴阴道病的重要诊断项目,相关的药敏检测也已广泛应用于该院临床。该项目对提高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临床检验水平,有效治疗妊娠与非妊娠阴道假丝酵母菌感染,减少相关母儿并发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已在省内外多家医院推广应用,为这些医院赢得了广泛的社会和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