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类型:
文章类型:
机构:
[1]昆明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云南昆明,650000
内科科室
心脏内科
昆明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出处:
ISSN:
关键词:
生物可降解支架
安全性
术后再狭窄发生率
摘要:
从1977年德国心内科医生Andreas Gruentzing 完成了世界第一例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手术后,冠心病的PCI治疗经历了30多年的研究发展. 20世纪,随着临床医学、组织工程学、材料学等科技的发展与进步,支架的研究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 1988年斯塔克等首次研发出了第一类生物可降解支架,相比于传统的金属支架植入后的血栓形成、长期抗凝以及晚期血管再狭窄等症状,生物可降解支架的优点有以下几点:①良好的可塑性;②较好的血液、组织相容性;③可比永久性金属支架的机械性能;④为新型支架载药及靶向治疗提供条件;⑤无创检查(如MRI、CT )成为可能[1~3]. 但是,生物可降解支架仍然存在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如:支撑力不足,降解时间的不适宜,递送困难等.
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机构:
[1]昆明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云南昆明,650000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卯骏聪,马一铭,蔡红雁.生物可降解支架的研究进展[J].医学新知杂志.2018,28(2):186-188.